当前位置:第一运势吧>开运>开运知识>

白露时节话养生习俗

开运知识 阅读(1.75W)

“白露”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,白露时节气温开始下降,天气转凉,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。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入“白露”节。那么进入“白露”节气,都有哪些讲究和习俗呢??今天风水网就为大家揭秘,白露时节话养生习俗供朋友们参考!

白露时节话养生习俗

白露时节话养生习俗

古籍中有:“八月节,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。”这“八月节”指的就是白露节。为何这么说呢?一年十二个月,每月一般有两个节气,每月有一“节”与一“气”之分,“节”为月之始,“气”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。一个是节气(简称“节”,如立春),一个是中气(简称“中”,如雨水;闰月没有中气),其后逐渐将两者合称为节气。

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:“一候鸿雁来;二候玄鸟归;三候群鸟养羞。”说此节气正是鸿雁等候鸟南飞避寒,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。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,天气转凉,是典型的秋天节气。从这一天起,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得名。农历言:“斗指癸为白露,阴气渐重,凌而为露,故名白露。”

白露后,一般昼夜温差在10℃至15℃,气温下降速度很快,夜间气温已经达到水汽凝结成露的条件。俗话说: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。”从气候学上看,9月份已进入秋季,但按照气象学划分四季的标准, 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℃以下,才是秋季开始。

 白露之后,气候冷暖多变,尤其是一早一晚,更添几分凉意。谚云: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。”这句谚语提醒大家:白露节一过,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;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,穿着短裤、短裙,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。体质虚弱、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,更要做到早晚添衣,睡觉莫贪凉。

进入阳历9月,开始从戊申月向己酉月过渡,从9月7日白露节起,进入农历八月己酉月。今年雨水很多,此时壬水暂告一段落。秋季五行属金,对应肺。所以在养生方面,主要是养肺。《黄帝内经》曰:肺者,气之本,魄之处也。其华在毛,其充在血脉,为阳中之太阴,通于秋气,秋主肺也。而“肺者,相傅之官,治节出焉。位高近君,犹之宰辅”说的则是肺在人体的重要性。

己酉月,白露后天气凉爽。北方秋季干燥,人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皮肤瘙痒等症状,应多吃清淡、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如水果、银耳、百合、杏仁、川贝等,对缓解干燥都有良效。中医说干燥的气候最易伤肺,而肺气损伤也会引起胃气下降,肺肾两虚者尤其需要注意。所以此时的饮食重点是润肺、养肾。秋属金,金色白,所以白色的食物在秋天的时候应该多食用。较为合适的水果有梨、甘蔗、龙眼、石榴等。俗语说“秋粥宜人”,喜欢喝粥的话呢,几款简单方便的“白露粥”对缓解秋燥很有疗效。冰糖银耳雪梨粥、莲子百合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
 除了食疗, 白露节常搓搓耳朵,补养肾气,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。耳为肾之窍,中医认为“五脏六腑,十二经脉有络于耳”,因此,平时如能坚持搓耳、捏耳,就可强健身体。双手掌轻握双耳廓, 前后揉搓49次,使耳廓皮肤略有潮红,局部稍有烘热感为度,每日早、晚各一次,搓后顿有神志。

 相较于“两至”、“两分”,白露节在民间的地位并不算高,但各地的民俗活动却是异彩纷呈、丰富多彩。

 福州有传统习俗“白露必吃龙眼”。意思是,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。因其有益气补脾、养血安神、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,还可以治疗贫血、失眠、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。

  在温州等地也有过白露节的习俗。苍南、平阳等地,人们于此日采集“十样白”(也有“三样白”的说法),以煨乌骨白毛鸡(或鸭子),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,去风气(关节炎)。这“十样白”是10种带“白”字的草药,如白木槿、白毛苦等,以与“白露”字面上相应。

  白露还是太湖人“祭禹王”的日子。大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尊崇的治水英雄,当地渔民誉其“水路菩萨”。每年正月初八、清明、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,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。其中又以清明、白露春秋两祭规模最大,历时一周。在祭禹王的同时,还祭土地神、花神、蚕花姑娘、门神、宅神、姜太公等。

除以上民俗活动外,其他地区还有吃番薯、饮白露茶、喝白露酒等民俗。